原来这些电影的名字是这个意思啊!

原来这些电影的名字是这个意思啊!

《爱乐之城》 LA LA LAND (2017)

《LA LA LAND》是《爱乐之城》的英文名字,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天使之城洛杉矶(LA)的别称就是“la la land”,而影片正是在洛杉矶取景,故事也是以这个无数年轻人追逐电影梦的地方为背景(好莱坞其实就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

而在美国俚语中它的意思是:“虚幻的地方,不着调、脱离现实的地方”,英语里形容“精神恍惚做白日梦的状态”。这个名字其实很契合女主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一切就如同一场梦一样,她追逐那种虚幻、追逐成功,但是这些看似美好的追求其实也导致了整个爱情呈现出一种看起来像是被物质打败的遗憾,可是女主追求好生活有错吗?

《老炮儿》 (2015)

“老炮儿”是北京话,指的是提着鸟笼在胡同里逛来逛去的老混混。位于北京的“炮局胡同”在乾隆时期是制造大炮的地方,到了近代,清政府直接从国外进口大炮,炮局就废弃了,之后人们在这“官地”上建了监狱,从这“炮所”出狱的人就被称为"老炮儿“。

但过去这个词常含贬义,如今这个词指的是像《老炮儿》这部电影里冯小刚演绎的老混混“六爷”这样的“顽、痞”老头。他们不服输,坚持自己的正义,有阅历、敢疯狂,不像一般的老头老太太安分守已、颐养天年,没事跳跳广场舞,“老炮儿”更像是没那么恶劣的但也冲动的变老的江湖人士。

《一个勺子》 (2014)

“勺子”在西北方言中是“傻子”的意思。这部片子讲的正是一个西北的憨厚老实的农民让一个“勺子”住在了自己家里。农民为这个傻子寻找亲人,但很多人来冒领。最后这个农民一头雾水,想不通这一切的他精神有点崩溃,在结局带上了“勺子”常戴着的遮阳帽,也变得像一个傻子一样。

《一一》 (2000)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属于看了电影也很难说清的一类。关于这个名字众说纷纭,每个理解看上去都有它的道理。

网友解读:

暗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片子的英文名叫“a one and a two”,可以无限循环下去,“a three、a four……”就像是人生无限的循环。

导演将整个故事一一道来。

电影里的人是一个又一个个体,就像汉字里的“一”,虽然同是一家子,却各自经历着各自的纠结与困惑。这样子“二”(a two)和“一”(a one)又有什么区别?

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

我们只能知道一半的事,另一半看不到.就像自己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

暗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片子的英文名叫“a one and a two”,可以无限循环下去,“a three、a four……”就像是人生无限的循环。

导演将整个故事一一道来。

电影里的人是一个又一个个体,就像汉字里的“一”,虽然同是一家子,却各自经历着各自的纠结与困惑。这样子“二”(a two)和“一”(a one)又有什么区别?

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

我们只能知道一半的事,另一半看不到.就像自己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

小萌解读:

一段又一段的经历拼凑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轮回。电影中父亲的情感、女儿的情感、小儿子的情感、还没有名字的小婴儿刚开始的人生看起来是四条线,但其实“无形中涵括了每个人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像是一个轮回。

杨德昌导演自己解读:

生命中没有多少事如一一那么简单。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法国《解放报》为戛纳副刊面向全世界电影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你们为什么拍电影?我那行答案如问题一样简单:所以我没必要说太多。

“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这意味着电影透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描绘了生命的种种。爵士乐手在即兴演奏前,总会低声数着‘a one and a two and a …… ’来定节奏,英文片名由此而来,表示片中内容并没有紧张、沉重、或者压迫感,生命的调子应该像一阕爵士乐曲。”

“一一,就是开始,我们翻开字典的第一页,就是一嘛;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一个开始的位置上。”

《黑客帝国》 Matrix (1999)

Matrix本意指的是子宫、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在数学中它指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有关联的数据。在黑客帝国中Matrix是一套巨大的模拟程序,这个系统让人于不知不觉中扮演着各种人生,但事实上这种人生是被设计好的。

《阿飞正传》 (1990)

《阿飞正传》里面没有一个叫阿飞的人,《阿飞正传》讲的是一个名叫旭仔的青年人的故事,而不是关于一个名叫“阿飞”的人的传记。那么影片名字里的“阿飞”是什么意思呢?

“阿飞”其实和“老炮儿”有点像,都是说混混,只不过“阿飞”指的是奇装异服、举动轻狂的青少年流氓。当然,电影里由张国荣扮演的旭仔倒也没有奇装异服,他的举动也算不上太过乖张,电影里的阿飞反而更像是一个稍微有些叛逆、孤傲,同时又很缺爱的平常人。

”阿飞“一词中的“飞”是“fly(苍蝇)”的谐音,美式英语里特指城市流氓,融入汉语当中就成了“阿飞”。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小混混穿着旱冰鞋抢劫,跑得飞快,人们就叫他们“阿飞”。

《发条橙》 (1971)

小萌一个比较不合理的建议是年轻的时候最好不要看库布里克的片子,库氏既是哲学家、艺术家,但艺术家往往是疯狂的,所以库氏其实又像是个变态。有人评价说“他的作品受到的赞扬几乎和招致的咒骂一样多”。有人肃然起敬,有人咬牙切齿。坦诚来说《发条橙》一直很有名,但一般人们的伦理观从剧照就能被那种暴力猥琐美学吓到。

“发条橙”字面意思就是安着发条的橙子,不建议年轻人看库布里克这部电影,但不代表不认为这种立意很有趣。据小说原作者说:“发条橘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伦敦人用它作比喻。其寓意比较怪异,总是用来形容奇怪的东西。He is 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就是指他怪异得无以复加。我的原意是,它标志着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机体上去。”

Orange来源于马来语orang(人),作者曾在马来西亚待过。而Clockwork fruit在英国俚语中是对某种赌博机器的称呼。拿“orange”把”fruit“一替换就是”发条橙“了。结合剧情综合解释就是”一个被机械化得像赌博机器的人“或”一个和自己的灵魂做赌注的人。

《四百击》 (1959)

特吕弗是一个影评人出身的导演,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在世界影史中有重要意义。这部《四百击》乍听起来是他拍的一部战争片,可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这部影片反思了青少年的教育。

这部影片里的小男主角其实带着特吕弗的影子,这算是一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要是安德烈巴赞没有把流落街头进了少年监狱的特吕弗领回家,影史可能就不健全了。

影片里的小男主叛逆、淘气,但是学校、家庭、社会并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学校老师不信任他,逃课时又碰见母亲和陌生男人亲吻,在社会上归还偷走的打字机被抓,总之还真是有一种令人难过的同情,观众没办法去帮助他什么。

法语里片名是“奋力抗议”的意思,小男孩最终确实以出走来抗议、逃离这一切。而法国谚语中有说一个顽皮的孩子要打四百下才能变乖,所以英国的片名就把片名译成了“四百击”,中国的译名又是翻译的英语译名。

有时候电影的解读空间还真是大得惊人,别看那么就片名那么短短的几个字,它们的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深意,藏着很多可以进行分析的内容。当导演们把自己的世界观搬上荧幕时,观众私底下做一些出于好奇心的工作其实也未尝不可,对有耐心的人来说,这倒是能多一分探索的乐趣。

做看电影的有心人吧!如果你愿意,可以试一试代入导演起片名的情境中去,或许这也不失为一份独特的乐趣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黄金推荐

手机坏点:像素问题的原因、修复和预防措施
萃卦爻辞
365bet线上棋牌

萃卦爻辞

🕒 06-28 💰 8392
wow飞机头绝版了吗怎么刷能获得(飞机头掉落模式和必爆技巧)
365天免费观看完整版电影

wow飞机头绝版了吗怎么刷能获得(飞机头掉落模式和必爆技巧)

🕒 09-12 💰 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