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一条街”村子80%是作坊,孩子拿祭祀用品玩

“殡葬一条街”村子80%是作坊,孩子拿祭祀用品玩

打领带的西装、印花衬衫、中山装……单是烧给逝者的“服装”就摆满了货架。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对其毫无恐惧感。

工人以当地30多岁的家庭妇女为主。以花圈为例,花片、底儿、架子等材料都有本地人制作,批发商集中采购后雇佣工人用胶粘好。一个工人一天平均可以制作完成30—40个花圈。

最初,车马人是纸扎,如今全部采用折叠工艺。别墅、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制作。茅台、中华烟、小龙虾、乳猪、筷子、酒杯……这些殡葬用品可谓一应俱全、栩栩如生,寄托着生者对死者深深的思念与缅怀。图为一家批发商门前摆放着童男童女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殡葬产业的厂家们也尝试着将传统的殡葬用品上传到网络,顾客可以网购物美价廉的骨灰盒、花圈和寿衣等。由于丧葬用品行业的特殊性,它的电商之路也走得格外艰难。有人尝到了电商的甜头,也有人败给了现实的残酷而没有坚持下来。图为一批发商家在拍摄孝衣“卖家秀”。

因为是殡葬用品的生产端,所以每年农历10月份开始,米北庄就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而清明节前一个月,这里进入淡季。终端销售则热火朝天。图为几个批发商坐在一起打牌消磨时光。

丧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程度与喜事并列。人们习惯将已故亲人的丧事办得体面热闹,希望逝者在另一个空间也可以享受到生前享有的一切,于是,殡葬用品也会随之与时俱进。丧葬用品批发市场,被当地人俗称为“死人一条街”,丧葬用品应有尽有。

早在清朝时期,米北庄就开始从事生产“车马人”,殡葬用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销售慢慢形成规模。这里堪称“中国北方制花第一村”,随处可见生产加工殡葬用品的小型工厂和家庭作坊,产品各式各样,包括花圈、骨灰盒、寿衣、冥币、灯笼、纸活等一系列殡葬用品。

图为每逢清明节前,这条殡葬用品一条街经常会“堵成一锅粥”。对这里的批发商而言,一个花圈的毛利润仅五、六毛钱,下一级经销商可以赚取几块钱的差价。暴利会发生在销售的末端,也就是零售商,用行内人的话说:赚多少就没准儿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黄金推荐

如何利用YY电脑客户端开启直播:一步步指南
压缩软件哪家强?——对几个压缩软件的测评
365天免费观看完整版电影

压缩软件哪家强?——对几个压缩软件的测评

🕒 06-27 💰 1247
Win10电脑上网速度慢怎么办
365天免费观看完整版电影

Win10电脑上网速度慢怎么办

🕒 06-27 💰 3537